2009年的高考已经结束数日,估计参加高考的朋友们也已经估分结束,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虽然互联网上关于高考的各种消息不绝于耳,诸如高考作弊事件的披露,高考零分作文的爆出,等等。但教育部不是美称现在的高考为阳光高考吗?所以,作为参加高考的凡夫俗子,我们还是得抱着阳光心态来积极地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一所适合自己的高校,认真填好自己的高考志愿。 作为一个即将读博的学生,月夜 对高考填报志愿还是有一些想法,而且,近日又先后和几个同学交流了一下看法,考虑到这些建议可能会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因此,写就此文,以帮助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当然,因为这是几个研究生的想法,所以,你也可以称此文为“一群中科院研究生给2009高考生填报志愿的几点建议”。
1.认真估分,确保对高考成绩做到心中有数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考估分应该算是知己的一个过程,其重要性至于填报志愿自然是不言而喻。不过,因为有着很多经验,诸如高考考场上记住自己的答案等,又因为现在的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很多高考估分的工具,比如Google的高考辅助系统,腾讯网的高考估分系统,等等,所以,如果稍微认真,估出一个比较贴切的分数应该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但是,我们特别提醒的一点是,估分务必要做到准确,这一步骤是整个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关键,玩玩不可大意。
2.明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
尽管很多大学毕业生,甚至很多名人,在大学毕业后都没有从事自己大学专业相关的职业,但还是有相当多,甚至多到超过半数的毕业生从事了自己大学专业相关的行业。虽然现在的大学里,调剂专业已经不太困难,但毕竟调剂专业颇费周折。而且,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你的专业近乎决定了你大学四年的生活和学习,所以,我们劝你,务必认真根据自己的爱好,甄别一个自己的的确确喜欢的专业。 关于测试自己的性格和爱好的方法,网上已有很多,你不妨自己搜索选择;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性格来选择专业的方法更是不计其数,你只需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即可。 此外,关于专业的选择问题,我们建议,在同等条件下(同等喜好,等),优先选择一个能学到具体技术的工科专业。除非自己的的确确喜欢,否则不要选择诸如汉语、天体物理这样的专业。
3.恰当评估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
四年大学的开销,我们应该都已经有所耳闻,少则五六万,多至几十万的花费不容你不去考虑。因此,我们奉劝你,除非你的家庭有足够的财力承担你的任何开销之外,在填报志愿时,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 一个很显然的情况是,如果你的家庭无礼承担你的任何开销,则选择一所处在消费水平比较低的地区的大学比较明智。
4.正确理解高考志愿的填报方式
显然,我们应该对高考志愿的填报方式比较了解,诸如志愿的填报时间,是估分填报,还是分数出来之后填报?比如高考志愿的地位,是平行志愿,还是有一定的优先级?提前批和其他志愿的区别等等,都需要做一了解。
5.根据自己的成绩、专业爱好以及家庭经济情况选择高校
对以上信息已经初步了解之后,接下来就可以选择高校。具体遴选高校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 根据成绩初步筛选:
是985还是211?是重点还是普通本科(二本)?通过这样的选择,基本上可以将范围缩小到20所高校以内;
2)继续筛选
从1)中选择的20所高校内查看自己喜欢的专业情况,剔除没有该专业的高校,留下15所;
3) 接着对这15所高校排名:
排名的依据包括以下几点:
a.高校排行榜;
b.院士和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
c.该校图书馆藏书数量等硬件设施;
d.该校历年在本地招生分数线的平均值。
4) 修正3)中的高校排名:
根据该高校在该专业的实力,包括该校对该专业所在院系的重视度;所在院系的实验室情况(国家重点、省重点,等);所在院系的师资力量,包括院士数量、教授数量等。
5) 剔除部分高校
根据如上得到的高校排名,除非自己的分数特好,否则去除最高的一所,去除下面的9所(估计这样9所应该在该专业中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实力,所以可以无视)。
6) 选中填报志愿的高校
以上列表中,剩余最后5所高校,留待以下继续甄别。
6.注意与选中高校的招办老师及时交流、咨询
根据以上选择的5所高校,分别和各自高校的招办老师联系、交流并咨询,尽量了解各自院校的招生内幕。
7.在互联网上了解高校详情
有了以上的高校范围,可以在互联网上有针对性地联系各自高校的毕业生、师兄、线人等,了解该高校的内幕,尤其是该专业相关的内幕。 深入该高校相关的论坛、贴吧,查看对该校,尤其是该专业的各种评论、消息,等等。
8.关于高校选择的其他几点建议
最后,我们再为朋友们送上几点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闲杂建议:
1) 完全重视各批次院校
务必重视各批次院校志愿的填报,除非你有一定的复读决心。这里我们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提前批志愿的重视,不过切记将提前批志愿适当报高,以防被水平较低的提前批院校收走。
2) 注意地理位置对未来就业的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我给朋友们几点意见(本人没有任何地域歧视,只是建议):
a.优先选择诸如北京、上海、南京等拥有众多高校的城市,即使选择一所在这些城市中不是太优秀的高校,也不要选择其他城市中的一流高校,因为这对以后找工作极其有利;此外,对高校之间的交流也有很大帮助;
b.除非你是东北人、西北人,否则不要选择东北、西北的高校;与此类似的还有广大内地没有优秀院校的省市,或者优秀院校不多的省市;同样,我们也推荐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朋友们,填报志愿时,请抱着一种走出去的心态,一定要去外面看看,不要囿于自己的家乡;
c.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出色者,可以选择诸如武汉、成都这些城市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