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好久没有写过所谓的影评了,一方面是自己对电影的了解实在不足以写影评,当然目前的电影实在肤浅到让人无物可写。但今晚,当我在电脑前静坐两个多小时看完这部来自印度的电影——《我的名字叫可汗》(My Name is Khan)之后,却觉得心里有许多东西要说。可能见解很浅薄,也可能语言组织很松散,或者也可能这些文字很不给力,可如果不写下来,似乎心里会有些不舒服,所以简单写下,寥供朋友们闲看吧。
1.大事件下的小人物
对这片子我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是在网上看口碑不错,就下下来了。其实看到片子的前半段,我头脑里首先想到的是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想到的是印度人的自由,当然可能也是美国人的自由。那种随意选择大事件中的小人物而推上荧屏,随意的挥洒,自如的表达,却不用顾及有关部门的审查,也不用担心触及了某些集团的G点,或许才是能产生这种经典作品的原因吧。 我的名字叫可汗中的背景是911,这场惨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事件当中的美国人以及被牵连进去的伊斯兰信徒们应该是有最深的感触。片子在911的大背景中还融入了席卷美国的一场飓风,身受痛苦和委屈的穆斯林人在可汗的带动下前往灾区救助灾民的镜头应该感动了不少朋友。而恰恰正是那飓风和暴雨中前往灾区的穆斯林才让我突然有着一种念头,这不正是穆斯林的救赎? 唐山大地震的背景甚至不输911,但由于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们直到今日才能在荧屏上看到;而因为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甚至直到今日,拍摄唐山大地震还要顾忌有关方面的反应,而只能不咸不淡的拍出那样的片子。而唐山大地震的另一个背景汶川大地震,则更是要比可汗中不知重大了多少。但你能指望在一个连汶川真相都不容让民众知悉的国家拍出一部经典的片子?
2.丧子之痛
当片子进行到Sam和爸妈告别的时候,片中说到了这样一句话,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到她的笑容。我有些莫名其妙,但一种不详的预感还是袭上了心头,我知道,可能悲剧就要发生。 当Sam遇害的那一刻我又想到了一部电影,《活着》,想起当福贵活泼负责的儿子有庆死去的时候的我的泪水。我总是无法忍受这样的惨剧,我无法接受剧中人的那种中年丧子,我无法想象他们在失去孩子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滋味。所以,每当看到那样的情节,我总会陷入一种深深的痛,虽然我甚至都没有孩子,但依然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3.印度版阿甘正传
看到这样的片子,很难不会想到阿甘正传。同样的励志,同样的主人公的某方面的缺失,同样的小人物,或许还有同样的大背景,以及同样的感人,自然就把我们带到了阿甘正传的回忆中,有人称这是印度版的阿甘正传,我十分认可;甚至我还有一种这样的想法,虽然缺少阿甘正传那样的经典英文,但当以后人们在提及励志片的时候,可能会把这部片子和阿甘正传一起推荐。
4.特殊人群
或许是由于片中主人公和另一部电影的主角有些类似,我还想到了前不久看过的《海洋天堂》。可汗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而海洋天堂里的大福患有自闭症,几乎同样的症状,自然会有联想。 然而,在美国,这样的病人有心理学家帮助,有各种组织协调;而在中国,在海洋天堂里,我们却无奈的看到照看自闭症患者的地方日渐萎缩,而患病的孩子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医疗。
5.其他种种
1.我想最后可汗获见总统没有必要,总觉得那样的安排有些多余。其实当时的可汗以及这部片子已经无需一个见到总统来继续推进了。 2.我向往可汗和新婚妻子,还有孩子在一起的甜蜜和幸福;那么活泼可爱的妻子,那么个性十足的孩子,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 3.时至21世纪,美国的监狱依然也有虐囚现象?还是只有对恐怖分子如此?我想,或许是监狱里天下乌鸦一般黑。 4.为什么Sam的那个朋友在最后也被抓进了监狱?我记得他好像没有参与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