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老早就知道了余华的这部小说,《活着》;名字就这么有韵味儿,而且还是余华的代表作,建国后难得的作品了;可很遗憾,我却没有主动去找来读过。电影也一样,也是很早就听说过这部片子,我都没少听说过了,应该是经典,却不知道是谁的作品。 前一段在六维上看到了这部片子,心想可再不能错过了,毫不犹豫的下载之后却放到了今天。还好有十一长假,这么经典的东西,是要抽空专心去欣赏的。 就在这个百无聊赖的日子,打开电影,我看到了张艺谋,看到了葛优和巩俐;对张艺谋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英雄,山楂树之恋?那不是我心目中的电影;和他相比,我似乎更愿意去看冯小刚。但葛优挺好,我喜欢他的幽默,有些时候可能更是黑色幽默吧;巩俐也不错,是那种能撑得起台面的明星。 可能是自己已经见多了各种感情,对这种掺杂了很多复杂人情的片子,我总喜欢静静地看着并心怀鄙视地去数落国内那些导演安排的可耻的泪点;不过自己的确有些太性情,一旦碰到感动人的场面,即使明白,内心深处还是会有所触动,略一抽搐,眼角总会飘出泪花。 看唐山大地震,我不会在冯小刚刻意安排的母子告别处流泪,也不会在最后的母女重逢时伤心,因为那一切会让人感觉是一种做作,你无法感动;而陈道明站在妻子病房窗外坚强男人的一回头却在不经意间带出了我的泪水。看海洋天堂,我不会在父亲对儿子的种种照顾处心存感激,也不会在父亲在照顾儿子的不顺中伤感;而在父亲临终前偷偷为儿子安排那逝去后的一切时,却突然就勾起了某些记忆,终至泪流满面。 嗯,看活着,我那不争气的泪水又来了。当然不是在有庆在保护姐姐的镜头出现时,虽然那一刻我也想到了自己的大妹;当然也不会是在福贵和家珍面对儿子尸体悲痛欲绝时,虽然我知道那一刻他们心中肝肠寸断的滋味。其实从有庆拼尽全力去保护姐姐的那一刻,我就突然有一种意识,我想他很可能最后会是悲剧的结局;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多大的罪名啊,而他年纪那么小,根本不知道危险就在附近偷偷的潜伏着。看到福贵背着有庆去学校时,我就知道,事情可能就要来了;平时父亲不可能送他,而他那天的动作和行为又给了太多特写。 但即使如此,当有庆被车撞死的消息传来时,我还是有些无法接受;在那样的社会里,一个平凡人家根本不可能过好日子,即使粗茶淡饭,踏踏实实的一家四口,也不可能。福贵一家三口在有庆的坟前痛苦时,我心里很伤心,但我还是知道那只是一部电影,我依然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心情。可家珍在有庆的墓前哭泣着一遍遍述说“都是娘不好,娘不该让你去学校”时,没有什么原因,我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泪腺了;那一刻,眼泪竟肆意飘飞,而我在一次次擦掉数遍之后,试图控制住自己不再流泪时,竟已然不可能。 以前的电影也曾经让我哭过不少次,但那些,最多也就是流下一些泪水,擦去且告诉自己这只是电影后,便可轻松地控住。但这次,不管我怎么暗示自己,那长长的几分钟里,我还是跟着家珍、福贵他们泪流满面,偶尔都有些抽泣;面巾纸一张张地用去,我依然停止不了,甚至我只好把眼镜摘掉,而无法看到屏幕上的影像。 直到后来,当春生到来时,家珍和春生发生的激烈冲突的剧情才慢慢地冲淡我内心的悲伤,而心情平静下来,再去静静地跟着剧情发展。 可我那泪腺并没封住,后来当凤霞出嫁时,看到那喜庆的场面,我竟然和家珍一样,又再次哭了起来。突然想起了去年大妹出嫁时的我,那时我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泪水,还一个人躲起来痛哭不已;是的,那种朝夕相处的亲人离去的感觉你永远无法忘怀。也还想起了逝去的有庆,不然他可以开心地送自己的姐姐出嫁,不然他们家就可以照一张完美的全家福,不然有庆也会娶妻,也会用一大家子人的欢乐尽扫所有过去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