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我

年后从家里来所已经将近一周了,学生并没有开学,然而职工已经开始上班了。可我的一周,却在浑浑噩噩中慢慢的挥霍。我尤记得来前在家里的万丈豪气,发誓要拼命地努力,让2012是一个不同的年份,要有革命性的改变;我仍记得,即使来时的火车上发生了诸多的烦心事儿,却依然想着2012一定要学习,来到所里之后要制定全年的计划,心无旁骛,专心正事。我仍记得,来所之后我没有匆忙地打开电脑,而是选择了休息,我要养精蓄锐在第二天来到办公室里开始制定计划,开始全心投入。 可第二天,我来到了办公室里,偌大的容纳着十二个人的办公室里只有一个师弟在那里。打了招呼,坐在办公桌前面打开电脑,我收到了另一个师弟的QQ消息,也收到了坐在我面前的师弟的邀请,他们两个同时喊我玩儿游戏。原本我已经拒绝了,我怎么能容忍自己的2012再触及游戏?我照例地拒绝了这所有的诱惑,却终在他们的再三邀请下妥协,我知道自己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超然之人,面对同学朋友的呼喊,我无法一再生硬地拒绝。 就那样,我加入了他们中间。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晚上我都循例发誓第二天无论如何不再游戏,却最终依然在幻想着学习的专心里再一次玩起来。 我是那种做一件事情总会特别投入的人,而玩起游戏,更兼沉迷,甚至一再地错过吃饭的时间,一天只吃一顿饭甚至是我经常的景象。我一边纠结着自己过年之后老早过来只是为了游戏?一边依然在游戏的快感中沉迷。 过年回家带了两本书,一本是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另一本是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原本指望在家的二十来天里把所有这两本书看完,毕竟这样空闲的可以尽享阅读之趣的时光不多,我当然要珍惜。然而在家很冷,双手没法脱去手套,阳光很少,我所憧憬的在阳光里阅读只能沦为虚幻。即使睡前坐在被窝里,双手捧着书本,也依然是冷的刺骨,冻僵的双手翻不动厚重的书页。 不过还是终于在最后临走前的几天把第一本看完了。我感慨于龙应台的母爱,我深深羡慕安德烈的MM能够跟他敞开心扉地交谈,我渴盼自己能有那样的机会和方式跟父母亲交谈,却终究只能沉迷于自己的幻梦。同样深深吸引我的不止是那浓浓的母爱,还有孩子和母亲之间的交谈,那些内容,对小众的关爱,问题意识,青年的未来,文化,还有这个世界。是的,他们不止是在跟自己的孩子和母亲交谈,也在跟这个世界交谈。我不止羡慕安德烈和MM的谈话,我还感谢他们的谈话的话语教会了我许多的内容。 临走前几天,我翻开了带回去的第二本书,《追风筝的人》。其实我很久以前就已经在关注这本书,与中国的处境有些类似的阿富汗,它的人民去了美国,在美国生活了若干年之后的作品,勿论内容,即使只是这样的作品,也已经足够吸引我的眼球。更何况这书还获得了诸多好评,掀起了那么大的风波,而且还讲述了那么好的一个故事。 不过当然,在家的几天,甚至是在火车上的加班都未能让我及时读完那本书,但来到所里之后,又经数日之努力,直到昨晚,我终于把这本也给读完。虽然讲述的是一个于我完全陌生的民族和宗教的故事,但感谢作者的生动且富有深情的笔墨,这本小说并无太多艰涩之处。故事曲折而引人入胜,人物的生存坎坷而艰辛,其中充满着各种令人惊叹与不可思议,讲述了背叛、救赎、奋斗、坚强、蜕变等众多的主题,这部优秀之作让我有太多感触。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已经上映几个月了,从最初上映起,这部张艺谋投入极大心血的作品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我自然未能免俗。但年前的我忙于各种事情,最终只抽空看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却遗憾地错过了《金陵十三钗》,我想年后过来时再看。可是而今却遗憾地发现,片子已经下线,去电影院看十三钗的美梦遗憾破灭,只好从网上下载,在电脑上看。 昨天元宵节的晚上,一个人在办公室呆着的我,打开了这部片子,立时被紧张的情节吸引,而跟随着片中的故事心情起伏。 我为那些为保护女学生而舍弃出城的生的机会的国军致敬,失了南京城,百姓失去了保护伞,他们是该被恨,却无法掩饰他们中的一部分,为了女学生而付出生命的伟大;我为那个为了一群陌生人而选择危险和未知的洋鬼子致敬,他只是一个外国人,只是一个入殓师,原本不想干的他,为了那群陌生的女学生却依然留下,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他知道他不应该走掉;我为那个为了同班的其他学生而放弃跟父亲一起逃生的机会的书娟致敬,她放弃了逃生的机会,跟同伴一起留在了危险的南京,她们责怪她,她没有怨言;我为那个为了自己的女儿的生的机会而不惜选择去做汉奸的父亲动容,为了孩子,为了一个承诺,他放弃了所有,选择了耻辱,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却毅然决然地沉沦;我为那个为了给一个陌生的孩子歌一曲而不惜命,在最危险的南京城里穿行,去取几根琵琶弦,她的重情,她为情的付出,让所有和平时期的吾辈汗颜;我为那群为了女学生的生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商女致敬,她们知道生的不易,但她们并非不知亡国之恨,她们也唱后庭花,却也会在最后的关头慷慨赴死。 这就是那时的我,读了几本书,看了一部电影,有了许多感慨;也在持续数天的游戏中停了下来,开始写了一点东西,却仍然没有学习,没有读论文,也没有处理实验数据。前路漫漫,我也不知哪是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