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史蒂夫·乔布斯传》时已经是去年年底了,距乔布斯的去世有了两个多月,即使距这本书的上市也已经有了一个多月。然而,我最讨厌跟风,尤其是当别人狂热地议论着这个天才般的人物,讨论着这本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较大反响的书时。我想读书应该是比较私人的事情,而盲目的跟风,从最开始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 当然,这并非在否定自传类作品的意义,记得有人说过,伟大的人物的一生都总结在了一本书中,而这书只要区区几十块钱,还有比这更有价值的东西吗?所以在年末亚马逊的促销中,我终于在热潮淡去后拿到了这本这个时代不可缺少的书,而试着开始去了解这个时代所不可不了解的这个伟大的CEO。 不过拿到书时已经是年末了,我不想在回家的休闲中被这种类型的书给破坏了氛围,所以,直到过年后回到所里,看过了龙应台的两本书,还有《追风筝的人》之后,才最终打开了这本大部头。500多页的书,用了20天,终于在昨天晚上把它给看完了。 我不能说自己看过之后就有了很多收获,我也不能说从这本书里学到了系统的知识,我也不能说自己在看过这本书之后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开始跟着乔布斯学习,只是我觉得在读过这样的书,了解了我们时代这样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之后,应该写下点东西,所以就此简单地做一点笔记吧。
1.脏话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在阅读这本书时,给我本身带来的最大的变化便是开始了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各种鄙夷。我像乔布斯一样疯狂地任性着自己的性格,狂热地对自己所在做的这些进行着批判。 在获知了乔布斯的二元论之后,我几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归为了垃圾和白痴的行列,我知道自己从事的学习和工作,研究的内容都是垃圾。我会一而再地模仿着乔布斯的话语,对自己说着,“你他妈的做这些垃圾玩意儿有什么意义?全他妈一堆狗屎!” 而最直观地反映着我受此书之影响变得性格狂暴爱说脏话的事实是,你可以看看我前面的两篇博文,无需内容,只看题目便能略知一二。
2.真性情
乔布斯毫不掩饰自己的性情,无论是面对陌生人,还是面对自己的同事、朋友甚至家人。而在书中最直观的表现,莫过于其在CEO任中对待下属的态度;至于最极端的表现,则是其对事物和人物评价时的二元论。 他毫不掩饰地用世上最恶毒或最好听的语言去称赞他认为很好的东西,或者去批判他认为最烂的东西。他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只是轻易地就把自己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在这样的方式下,那些不能容忍他的恶毒的同事离开了,而他认为离去的都是二流人物,最终留下的才是一流的天才。 其实我自己也有类似的感受,一个温文尔雅不去直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的领导者往往会更多地考虑着下属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太过温和的性情通常不适合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而那些在批判时能够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不顾颜面,在赞美时又像火焰一样温暖别人的人,通常才会给别人以莫大的帮助,而最终能够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真性情的人,会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对自己真正重要的方面,而不是像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所说的那样,用在人际关系中,用在考虑别人的感受上。唯有忽略掉这些可有可无的并不重要的东西,在我们有限的人生里才会去做到那些对我们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正是下面所说的专注。
3.专注
乔布斯曾多次在苹果的集思会上要求他的同事们把自己认为对公司比较重要的产品列举出来,再从这个列表上划掉那些相对不重要的东西,最终只保留他们一致认为的最为重要的三个。在他病重期间,谷歌的施密特前去拜访时,他给谷歌的建议是选择最为重要的五个。 然而,不管三个五个,在这个资讯纷繁、事情杂乱的时代里,专注对我们尤为重要。且不说其他,只一个网络,而今对我们就有丢不下的微博,还有戒不掉的IM,再有引人入胜的论坛、各种帖子,再有上网查点文献,等等。可是所有的这些于我们是否真正重要?我想,如果我们用乔布斯的建议略加考虑便不难发现,所有的这些对我们漫长的人生来说究竟能够算得上什么? 让我们试着用乔布斯的法则来审视一下我们自己的生活,从中选择三四个最为重要的事情。那么我想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健康和亲情,身体是一切的根本,而我们的生活与拼搏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家人的健康与平安。此外,对一个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对一个工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工作。除了这些最为重要的东西,那些微博,那些IM,那些论坛,那些游戏,其他所有的一切,是否可以被轻而易举地抛却?
4.臻于至善
乔布斯性格中另一种极为重要且为人熟知的特点即是追求完美,或者把事情做到极致。这也突出地反映在其对事物的掌控上,无论是最初的Apple II,还是最后的iPhone、iPad,抑或是较少为人关注的苹果零售店。在所有这些上,他都会将其追求完美的天性尽情发挥出来。 在各种产品中,从硬件到软件,他要对端到端的所有一切完全掌控。甚至,为了让用户在购买苹果产品时能够获得好的体验,他不惜代价建成了广布世界各地的苹果零售店,而他也在一个个苹果零售店中很好地推广了苹果的品牌形象。这种不经意间的收获,在他追求完美的人生中一再出现。最终的集大成者——iPhone、iPad,无不是其一贯坚持的端到端掌控的成果,而这些也正是对此最好的说明。
5.两种创新
乔布斯的一生中较多地是在抄袭和改进中进行创新。无论是最初抄袭施乐PARC的图形界面的创意,还是最后改进市场上的MP3推出iPod、改进手机推出iPhone,这些革命性的产品都或多或少地抄袭了先驱者的创意。而乔布斯敏锐的眼光从这些已经为人习以为常的市场和产品中发现了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其进行了革命性变革,最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另一种创新,对乔布斯来说也同样重要。想一想最初苹果的诞生与走向第一个辉煌的过程吧。如果不是最初革命性地开辟出个人电脑,苹果哪能诞生?而最后的iPad的诞生,也是在上网本四起的风潮中其以独特的目光开辟了平板电脑行业,并最终以iPad一己之力摧毁了上网本,颠覆了整个行业。
当然,正像穷毕生之力仍未能做到的乔布斯一样,这个世上没有完美,乔布斯自己也不能例外。不过,我想不完美的乔布斯也给了我们许多经验和教训。
1.追求极致而不要一意孤行
虽然乔布斯在一生的追求极致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细细读来,其生涯中也不乏由于过度追求极致而带来失败的例子,在这样的事件中,我们看不到追求极致的完美者,却只看到一个一意孤行的独裁者。
2.过度现实扭曲立场适得其反
现实扭曲立场作为乔布斯最为独特的武器同样也为乔布斯和苹果带来了巨大的收获,完成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我们也看到了乔布斯有时候将其现实扭曲立场用到了过度,以至于带来悲惨的后果。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其人生中的最后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过度使用其现实扭曲立场而一再违背医学上的建议。
3.健康是一切之本
56岁刚刚人过中年的乔布斯带着不少的遗憾离去了,我想他一定舍不得身后的苹果,舍不得身后的几个孩子,还有陪伴自己一生的妻子。他应该还有不少的精力,也有不少的创意,他一定还想继续带领苹果走向一个个辉煌,然而,只因一个身体,他不得不放下这所有一切,哪怕不舍。
4.人情
人情应该不是像乔布斯那样的态度,世事也不必那么极端。虽然极端的乔布斯做到了那样的成功,而温和的我们注定成不了什么大气,但我想我还是会继续自己选择的道路,温和地平淡地走下去。